这是一场穿越70年的展览。以“巅峰之路”为主题,不仅集纳了《中国国家地理》改版20余年来的300多张经典报道封面,还特别推出了“重新建构中国景观新形象”、“立体中国”、“科技和艺术”等数个图片与视频展区。同时,展览深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,记录着我们过往722期杂志报道成就的科学传播、艺术之美,代表着70年的发现,也象征着一个崭新的开始。
《中国国家地理》推出「老家河南:一个来了都说“中”的地方」特辑,以“中”为渊源和线索,串联起河南大地上的的河“中”、山“中”、水“中”、地“中”、古“中”、人“中”、戏“中”和吃“中”,展开一幅全景式的中原画卷。
巴塘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,这里是从四川进入西藏的必经之地,著名的318国道穿城而过,因而成为川藏旅游的热点地区。很少有人知道,在巴塘县318国道以北,有个名为措普沟的峡谷,这里悄然隐藏着众多温泉和高温气热泉。这些温泉有什么特点?为何至今不为人知?四川省地矿局物探队副队长为我们进行了一一解答。来源《中国国家地理》2020年第7期
来源《中国国家地理》2020年第7期
圩田,作为一种特殊的田地,在历史上曾为农业增产立下过汗马功劳,也因围占河湖造成生态破坏而被诟病。鸟瞰圩田,形似棋盘,而圩田与人之间的故事,也像是一盘下了上千年的棋局。这盘古老的“棋局”曾不断变化,屡有奇招,今天它仍在不断演变,呈现出新的景象、创意和可能。来源《中国国家地理》2020年11期 摄影/孙华金
鄱阳湖区正在开闸进洪的南溪圩 摄影/蒋勇
历史上,杭州的西溪是较为典型的基塘圩田湿地,是原住民长期以来农耕和渔耕的结果。这种耕作模式造就了鱼鳞状的大地景观艺术和文化地理单元,表现为柿基、桑基、竹基、柳基等类型的人地和谐的基塘循环耕作系统。 摄影/陈畅
珠三角的桑基鱼塘,在城镇发展的“围猎”下,如今已残余不多。 摄影/忧子
当窑火点着,瓷器就开始了它的凤凰涅槃。在偶然与必然中,色、彩、形、音、质,都可能发生异变,即“窑变”。氧气多寡几分,温度浮动少许,釉浆流淌凝聚,都在影响着“变”往何处:或釉具五色,艳丽绝伦;或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;或如泪低垂,紫红斐然……窑变,成为流传千年的“意外”之美。来源《中华遗产》2019年9期 摄影/动脉影
来源:《中华遗产》2019年9期 摄影/动脉影
来源:《中华遗产》2019年9期
来源:《中华遗产》2019年第9期 摄影/勇汽水
订阅手机报
移动发送CNG到10658000
联通发送CNG到10655111
电信用户发送CNG到1065900
订阅号
服务号
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,或微信中
搜索“中国国家地理”关注。